非水溶性浸渗液使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
一、储存与固化异常
高温聚合固化
表现:未开封或已开封液体在高温环境(>28℃)下出现胶液聚合结块,导致材料失效。
解决方案:
储液罐需配备制冷设备,维持温度在 5-20℃,储液箱定期开启鼓气装置保持循环;
未开封原液存放于冷库(推荐 16-19℃),避免阳光直射,保质期不超过18个月。
固化时间延长或失效
表现:浸渗后密封层固化不完全,耐压性降低(<30MPa)。
解决方案:
补加 0.5%-1% 专用固化剂或更换新胶液,确保粘度≤20mPa·s(竹签提拉无拉丝);
固化温度控制在 80±5℃,工件需翻转抖动避免局部过热。
二、工艺操作问题
粘度异常
表现:胶液粘度超过20mPa·s,渗透性下降,孔隙填充率不足。
解决方案:
每月检测粘度,偏差>±10%时更换新液;
浸渗罐与储液罐间增设过滤网,定期清理金属沉淀物。
残留物清理困难
表现:工件表面残留固化胶粒或油污,影响后续加工。
解决方案:
使用专用溶剂(如乙醇)清洗,禁用含油类清洗剂;
清洗后烘干至表面无水分残留。

三、设备与安全风险
密封层龟裂
表现:高温固化后密封层出现裂纹,耐压性能下降。
解决方案:
优化真空加压参数(真空度 -0.098MPa,压力 0.5-0.7MPa 维持20-30分钟);
避免浸渗液接触润滑油或防锈油,防止化学反应。
设备维护不足
表现:浸渗罐内沉淀物堆积,影响胶液流动性。
解决方案:
每日停机后执行空运转循环,防止底部胶液沉淀;
每200小时更换滤芯,检测油液污染度(NAS≤8级)。
四、安全防护要点
操作防护:作业人员需佩戴化学手套及护目镜,接触皮肤后立即用乙醇冲洗。
环境控制:操作区安装防爆通风系统,甲烷浓度<1%LEL,禁止明火。